“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說》
“弟子事師,敬同于父”,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中,便有了關于尊師的描寫;《呂氏春秋·尊師》一書中則對尊師之道進行了闡釋:“生則謹養(yǎng),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師”,總是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
30年前,時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的王梓坤致電光明日報記者黃天祥,呼吁將“九月的一天定為全國教師節(jié)”。在呼吁發(fā)出的一個多月之后,全國人大正式確立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
雖然網(wǎng)絡上有關王梓坤院士是“教師節(jié)最早倡議人”“最早創(chuàng)意人”的文章層出不窮,但是王梓坤院士曾表示,當時的社會輿論就有設立教師節(jié)的呼吁,他的倡議只是與之巧合。至于究竟誰才是教師節(jié)最早提倡人,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們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一探究竟。
在即將迎來我國第36個教師節(jié)之際,許許多多的同學以及家長都想要趁此機會向站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的老師表達最為誠摯的謝意與祝福。然而,對于絕大部分老師來說,家長和學生們塞來的大牌護膚品、首飾等等禮物,根本就是不想接、不能接的燙手山芋。
實際上,除了這些燙手山芋以外,同學們、家長們還有很多更好的選擇。如果屏幕前的你正在為教師節(jié)發(fā)愁,不妨拿出小本本準備開始“記重點”吧!
信任、溝通、支持,無形的“禮物”反倒格外迷人
信任老師的專業(yè)、能力與對學生們無私的愛;記住有效的溝通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在自己與老師之間架起一座溝通之橋;支持老師的日常工作等等。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認同,這些無形的“禮物”無疑是每一位老師都想要收到的禮物。
金錢堆砌的燙手山芋,全然不如一封手寫的“情書”
大牌護膚品、首飾等禮物個個包裝精美,且送出去十分有排面沒錯,但是與一封載滿情意的手寫信相比只會顯得蒼白無力。前者是工業(yè)流水線生產出來千篇一律的產品,而后者則是獨一無二的深情“告白”,相較之下根本無需多言,大家也能輕易判斷出究竟哪一個才是最好的禮物。
如果你擔心一封書信不知從何下手,不如試試從換一只好用的“英雄”筆開始!
聲明:本平臺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載和分享網(wǎng)絡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lián)系客服。